李世民做皇帝的二十二年,在中国历史上最是黄金时代,称为「贞观之治」。这里再举一些例子,说明这二十二年中为什么国家强盛、人民安乐、政权巩固、四夷宾服。
第一是爱惜百姓。贞观二年,发生了蝗灾,李世民很是忧急,在御花园中捉到了几枚蝗虫,祷祝道:「百姓以谷为生,你吃他们的性命,宁可你吃我的肝肺,不要吃百姓的谷。」举手将蝗虫放到口边,左右侍从忙加劝阻道:「恶物吃不得的,恐怕会生病。」李世民道:「我为百姓受灾,任何疾病都不怕。」于是便吞蝗虫。以现在的科学眼光看来,李世民此举似乎有点愚蠢,但当时人人都相信帝皇受命于天,他的一举一动关涉到天下大事。他宁可自己生病,只求百姓不受灾祸。这番仁心,是令人很为感动。
李世民每次想建造一些宫殿,他的部属总是力加劝阻,认为劳民,而李世民也一定接受意见。侍御史马周有一篇疏文中说得很直率:「自古以来,百姓愁怨,聚为盗贼,其国未有不亡者。人主虽欲追改,不可复全。故当修于可修之时,不悔之于已失之后也。……自古以来,国之兴亡,不以蓄积多少,在于百姓苦乐。」李世民对这篇奏章大大称赏。国家的兴亡,不决定于政府搜刮的财富是多是小,而在于百姓的生活是苦是乐,这真是至理名言。贞观四年,李世民派兵去修造洛阳宫。张玄素竭力反对,举出隋炀帝时的例子,说明大兴土木如何劳苦百姓,最后说:「今天的财力不及隋时,陛下这样干,恐怕比炀帝还不如呢。」李世民有点生气了,道:「卿谓我不如炀帝,何如桀纣?」张玄素道:「如果你不下令停止,那么和桀纣也差不多了。」李世民叹道:「吾思之不熟,乃至于是(我考虑没有周到竟弄到这步田地)!」当即下令停止建造,说道:「洛阳宫是不造了,以后我如果有事到洛阳,就是露宿,也没有什么关系。」
第二是接纳忠言。上面已举过一些例子。他采纳说得对的话,但旁人如果说错了,也从不处罚。贞观二十一年,齐州有一个百姓段志冲上书,请求李世民传位给太子。在封建皇朝时代发表干涉到皇位的意见,最是大逆不道的大罪。李世民好好的在做皇帝,一个普通百姓忽然异想天开的要他退位,那不是该杀头么?朝中大臣都主张处以死刑。李世民下诏书说:「山狱之中,大海之内,都藏有污秽的东西,然而这并不损及它们的高深。段志冲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百姓,居然要天子退位。如果我有罪,那表示他很正直。如果我没有罪,只不过显得他是个狂人罢了,何必和他计较?」
李世民曾说:「百姓无事则骄逸,劳役则易使。」他主张不能让百姓太空闲了,应当经常令他们辛辛苦苦,干完了这件事,又去干那件事,那就容易统治。魏征听了,大不以为然,上书驳斥他这个主张,道:「自古未有因百姓逸而败、劳而安者也。此恐非兴邦之至言。」魏征认为,只有百姓安乐空闲,有心情和时间去跳舞跑马、游泳打麻将,国家才会兴旺,如果政府差得百姓气也喘不过来,国家便有危亡之险。李世民自认错误,对魏征的话深加奖叹,道:「已列诸屏障,朝夕瞻仰,并录付史官(我把你的理论写在屏风上面,我早晨起身,晚上睡觉,都读到一遍,以免难忘。我并命史官记录,得使后代子孙遵守)。」
第三点好处似乎并不很明显,然而非常重要,那就是「少改政令」。贞观十五年,李世民指着宫殿的屋顶,对左右大臣道:「治天下如建此屋。既已造好了,不要今天改一改,明天又来变一变。就算只不过换一条椽子,将一片歪了瓦放一放正,但你爬上爬下,敲敲打打,一定会有所损伤。如果为了想达成大大的功绩,经常改变法制,朝令夕改,令人无所适从,那么一定使百姓感到劳苦困扰(若慕奇功,变法度,不恒其德,劳扰实多)。」其实归根结底,不劳扰百姓,便是「奇功」。
第四点是外交政策旳原则:「治安中国,四夷自服」。李世民对外国用兵甚多,但根本政策,在于治安中国。隋炀帝最喜欢虚华,在外国人面前充阔,外国使者来朝,在各处吃饭买东西不用付钱,政府暗中替使者代付,骗他说中国富庶,要什么便拿什么,谁都不用付的。外国使者不是傻子,知道隋炀帝骗人,但也不说破他,乐得各取所需。李世民的政策则是「不以蛮夷劳中国」,采用李大亮的方略:「欲怀远者必先安近,中国如本根,四夷如枝叶,疲中国以奉四夷,犹拔本根以益枝叶也。远考秦汉,近观隋室,外事戎狄,皆致疲毙。」李世民并不像隋炀帝那样为了伸张国威,拿许多财物去送给四夷,但因中国富强,外国自然敬服。四夷少数民族,对李世民都爱之敬之,称他为「天可汗」。他生平最大的错误,乃是征伐高丽(朝鲜),这是意气用事,违背了他既定的基本国策。 |